NLP教练技术联盟 jiaolian321每天学点 管理丨教练技术 实用技巧提升管理能力,解决企业难题

在拇指阅读的飞亚体育官方网站时代,幸运与你相遇

精选财经资讯丨分享实用笔记

巴菲财富,您的知识搬运工

  作者:林十年

来源:巴菲财富 ID:buffyfortune

原题《为什么看好中国经济》

本文已获授权

  今天我东升棋牌官网入口们来给大家介绍的是罗辑思维的热门视频《为什么看好中国经济》。罗胖的见解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则视频主要内容是:从新颖的角度阐释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依据。(文章有点长,有其价值所在,关注投资关注工作关注生活的伙伴不妨耐心看完)

/01/

  中国经济从未来的中期和长期的趋势来看,到底是向好还是向坏呢?

中超联赛旗帜(中超球队队旗)

  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

  因为中国经济跟我们创业投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因为在身边的创业家,企业家,投资家都能感受到一种普遍弥漫的悲观情绪,当然这种悲观情绪是有事实支撑的,这些人都是聪明人。

  比如说中国东北三省老重工业基地传来的消息通常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再说产业经济,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立国的国家,但是很多制造业门类都在一路下滑;虽然中国经济也有一些亮点,比如互联网创业等很多公司蓬勃发展。

  但是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宏观面去看,经济到底是向好还是向坏呢?如果按国家统计局的说法,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这个数字的公布是有讲究的,网上有人评论,这个其实弹射出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国家认为保住7%这个点,但是没保住,说明经济增长不及预期。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告诉老百姓,距离7%其实很小很小的距离,仍然有希望,所以从6.9%当中既可以得出悲观的判断,也可以得到乐观的结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中国经济这个大母体当中,我们怎么判断呢?

  过去三十年中国这个大经济体保持这个长时间高增长,不容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比如日本上世纪他也是30年蓬勃发展,到90年代的时候经济衰退,从此失去了20年,到现在也缓不过来?那么中国经济会不会像舆论讲的沦入这个叫中等收入陷阱呢?从此画出一个拐点的曲线呢?不知道,先声明而以下的内容都是推测,不意味着确定性的判断,如果对未来事情敢说确定性的都是算命先生,好比地震是无法预测,而人类经济发展现象是一个不输于地震的复杂现象。

  罗胖和笔者都是中国经济的死多头,相信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发展会好到大家不相信的程度,意思就是你们倒转回30年前,你能想象今天中国人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吗?对,30年后,我们获得的那个繁荣和强盛,也是我们今天不敢想象的。

  

/02/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三个原因。

  1、中国具有规模经济。

  全世界的大国崛起是分成两种模式,一种叫创新主导的崛起;还有一种叫规模主导的崛起。就是一些人口规模比较小的国家,但是他创新能力很够,搞出了技术,制度各个层面的创新,你应该崛起,但是别忘了旁边有一些大胖子国家,它人口规模比较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不见得要创新,一个大胖子蹲旁边看,那瘦子干什么。一到学会了,这种创新他拿来就用,凭借人口规模,照样崛起,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崛起模式其实非常多,美国,苏联等都是这样,我们中国过去30多年也是如此。

  中国是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开始的时候创新的必要性低,可以直接利用发达国家的创新技术,人类的大量创新是没有知识产权。比如麦当劳在中国北京开的第一间店,生意你做,你的很多品牌我们也不去侵犯,但是旁边所有的中国搞餐饮的人尤其是连锁餐饮,会学到其装修、经营方式。过去外国公司在中国训练了大量的职场人士,对公司管理,市场营销是这样子的,我们都学来了,这叫规模主导的崛起。

  规模本身就是优势。有时候胖子能玩的游戏,小个子是玩不了的,比如瑞士,经济发展成那样,制造的表就算是卖给全世界每个人,经济不就也是那个规模吗?但是中国经济到了这么大体量的时候,它能玩起出来很多花样,西方经济就无法玩,比如说中国的电商,中国的服务业,正是因为收入差距大,所以在中国的城市里如火如荼的干起来,你到美国住几个月就知道,服务业是远不如中国的,为什么?因为它在特定地区的人口总量聚集的人口规模不可能有中国这么多。

  2、中国经济的创新空间比那些小规模的经济体大的多,创新失败可承受度高。

  3、中国经济这三十年走对路了,比如我们跟印度相比,印度经常看中国就不服,觉得我们现在在软件业,在互联网界也很牛,但是印度其实走错路了,虽然在某些特定行业非常好,全世界在这个市场上远超中国,但又怎样?你的产业发展道路没有卷入大量的人口,比如说印度有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在班加罗尔核心区,跟美国比也没什么区别,但是一墙之隔可能就是贫民窟,大量的人口没有卷入到一个全球的分工当中。

  有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什么叫经济繁荣?就是每一个人口理论上可以卷入一个全球的精细分工,你的财富状况就会增长。所以过去中国三十多年看,中国恰恰走对了路,虽然我们干的是最肮,最苦,最累的活,但是每一个中国人也有机会通过国家崛起过程对接到全球的分工过程中,所以中国的成长才是一个普遍的成长,一个总体人口规模上的成长。

/03/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因为:

  第一:国家逐步开放,

  第二:市场逐步自由,

  第三:产权逐步落实。

  一个穷国不是没有财富,而是这些财富像一个高山湖泊,这些水在上面缺乏一根管子把它导下来,变成可以发电,可以灌溉的能量,而这个管子是什么呢?就是产权。中国过去就像一根被压得紧紧的弹簧,过去三十年,不仅仅是从穷到富的过程,GDP 从小到大的过程,整个社会在高压状态,整个产权状态从集中到分散,整个市场从不自由到自由,整个国家从封闭到开放,弹簧逐渐适当的过程。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到底是向好还是向坏呢?那结论就出来了,如果这根被压死的弹簧在过去三十年中里,它的所有聚集起来的能量已经被释放干净了,那我们再往后发展就乏力了,因为没有动力源泉。如果这跟弹簧没有释放干净呢,你凭什么说中国经济就会不行呢?

  这三十多年的惯性是停不下来的,这是罗胖观察中国经济总体趋势的一个心法。就是过去导致我们成功的因素,现在有没有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就对我国经济保持乐观。

  

中超联赛旗帜(中超球队队旗)

  那我国产权问题落实了吗?

  表面上包产到户,农民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但是土地仍然没有作为一种产权来落实到每一个农民,农民还不能自由买卖土地,这就至少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城里面的资本和技术不能顺畅地下乡,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就严重滞后,第二,农民缺失了一种最重要经济手段,他们不能买卖土地或者抵押土地获得资金,这样就严重打压了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里面的竞争力。

  所以中国经济是有一部分没有放开的,农村土地问题是未来巨大的经济活力源泉。那么它未来是否会放开呢?土地是财富之母,陈志武先生算过一笔账,如果把土地彻底流转起来,允许私人买卖,会给整个中国经济至少注入40万亿资本,这是一个巨大的释放和成长空间。那土地流转到底被什么挡住了呢?因为我国有18亿亩的土地红线。

  因为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耕地面积排在世界最后,随着城市化进城提速,工业发展,耕地面积在减少,国家就担心我们粮食问题所以在2006年划了18亿亩的土地红线,由国土资源部严防这条红线。那么18亿亩土地这条红线由来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当时中国政府推算大陆人口的峰值会达到15亿人到16亿人,如果按这个国际标准,每个人平均一年消耗500公斤的粮食,就8000亿公斤需求,对应那个时候中国粮食出产一直稳定在5000亿公斤左右,换句话说,一旦人口真要达到那个数字,我们的粮食缺口日2000多亿公斤,如果按照未来粮食增产来推算,也要保住18亿亩耕地才能养活16亿人,听起来有道理吧。

  但现在我们站在2016年回头看,好多账都算错了。第一,对于人口预期出错了,现在国家放开二胎,就是觉得中国人口不能保持一个极低的增长率,往往需要更多人口,观念在转变,现在预期大陆人口的峰值可能不会超过14亿,更有判断50年后中国人口将跌破10亿人,所以说我们没有必要养活16亿人啊,为什么还要留这么多耕地?这是一个错误。

  第二是把我们的耕地总数量也判断错了,当时统计只剩下19亿亩,而2015年公布的数据是耕地面积20亿亩以上。为什么突然多了这么多土地?这是因为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所以土地瞒报这件事情就没有了。

  第三,粮食生产到底靠什么?是靠土地面积吗?我们看美国农业就知道,真正靠的是技术,是资本对于技术和土地和劳动力的那种整合。数据显示,一个美国农民养活98个美国人,还养活34个外国人,所以同样是一片土地,产出效率极高,所以单纯保住土地面积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让资本让技术进入到农田,才能产生更多粮食。

  第四笔账也算错了,就是关于粮食危机的统计,有媒体统计,中国哪些省区粮食自足率比较低,排在最后的是上海是10%,上海居然还有10%的粮食自足率,上海的土地那么值钱。

  从排行榜上可以看到,经济越发达粮食自足率越低。这个规律放在国家层面适用吗?如果我国要追逐经济长足发展,难道不应该尽可能进口粮食吗?随着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粮食安全可以放在全球的协作架构当中,比如在一些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租用大量土地来确保自己粮食安全。

  这叫驯化,把大量的协作伙伴驯化它的经济结构把它捆绑在你的经济体系当中。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美国人要围堵中国,不卖粮食给我们,怎么办?其他国家都被美国拉走了呢?那美国用什么来拉走的啊,一定是经济上利益嘛,我们现在已经是经济大国,美国人给到的经济利益我们也可以给,假设,中国人有的是钱,美国人不卖粮食给我们,不仅是其他国家做不到,就连美国农场主也做不到,资本家走私也会走私到中国,只要有钱就可以放心买。

  就好比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中大型公司后,更善于用"委外业务"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充分利用分工协作体系,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自己公司干的。在中国有一个普遍怪现象,就是这个高楼小区拔地而起,周边还是农田,菜园子。

  你问原因吧,很简单啊,因为没有土地配额啊。地方政府不能把耕地转化为商品建设用地,所以这个怪现象就在这,周边的农民明知道自己这片土地很值钱,但是就是不能把它兑换成经济成长。不过这样的怪现象不用多久,中国政府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强行把政策阻隔撤掉,然后经济不就发展了吗?比如原来18亿亩土地红线在当时是对的,随着社会进步,认知水平提高,政府政策会发生转变。

  

/04/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核心,市场交易会不会变得越来越自由呢?

  在这点上我们有乐观的预期。现在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客户的需求不是被满足的,而是被创造的,这一点在苹果公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不给供给者自由,他什么都不会创造,经济就会停止发展。

  回过头来看,中国政府手中握有大量经济自由释放空间;

  换句话说,很多方面还不自由,比如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文创产业等,一旦放开社会资本进入,行业将并发出巨大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就拿电影分级制度来说,一旦放开,电影市场的繁荣是指数式增长;

  最为明显的是中超,恒大等社会资本进入以后,整个体育规模经济井喷式增长,再而撬动相关的产业链。

  马云已经布局健康产业、搞未来医院,因为他预期医疗领域不久将放开。

  中国政府手里握有这张牌,如果打出去,经济就繁荣,你说这张牌是打还是不打出去呢?所以说我国市场交易一定会趋向越来越自由。

  

/05/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核心,中国会不会越来越开放呢?

  有一个坏消息,2015美国搞了个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带中国玩,这就是典型的美式自由贸易,这对中国会不会有巨大的影响呢?

  我们来看,香港是贸易自由港,没有关税,不管你对我收多少关税,我一分钱不收,结果影响了香港的繁荣了吗?显然没有,这是英式贸易。

  美国自认为自己土地辽阔,人口多,市场繁荣,想跟我做生意,对不起,要答应很多政治要求,如人权标准、环保、劳工等,因此美国的贸易政策是美国的政治工具,而不是基本的贸易政策,这就是美式贸易。TPP附带了劳工、政治、环保等一堆条件,而我国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签订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不是美式自由贸易,我们跟贸易伙伴不提什么政治、环保、劳工、人权。

  21世纪中国接过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旗帜,不仅推动经济繁荣,更是和美国进行博弈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未来一定越来越开放。

  综合所述,我们十分看好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THE END-